

國內
梁實秋
梁實秋,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梁實秋從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1923年8月赴美留學,在科羅拉多泉的科羅拉多學院學習。1926年回國后,先后任教于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青島大學(山東大學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范學院英語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臺北。
傅雷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號怒庵,漢族,生于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人,翻譯家,文藝評論家。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
傅雷作為一個翻譯家,別人說“沒有他,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他譯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作為音樂鑒賞家,他寫下了對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賞析;作為文學評論家,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湛點評,為學界作出了文本批評深入淺出的典范;他寫給長子傅聰的家書《傅雷家書》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經感動了數百萬讀者。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學、音樂、美術理論、美學批評等領域多有建樹,體現出勤奮、正直、熱心、嚴謹、慈愛的美德,凝聚成了獨特的“傅雷精神”。
朱生豪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學名森豪,筆名朱朱、朱生等,中國浙江省嘉興人,曾就讀于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和英文系。朱生豪譯本以“求于最大可能 之范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宗旨,譯筆流暢,文詞華瞻。
1933年大學畢業后,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參加《英漢四用辭典》的編纂工作,并創作詩歌。寫有詩集多種,均毀于戰火。同時還在報刊上發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春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為便于中國讀者閱讀,打破了英國牛津版按寫作年代編排的次序,而分為喜劇、悲劇、史劇、雜劇4類編排,自成體系。1941年日軍進攻上海,輾轉流徒,貧病交加,仍堅持翻譯,先后譯有莎劇31種,新中國成立前出版27種,部分散失,后因勞累過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和最多的一人,譯文質量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
國外
意大利傳教士翻譯家——利瑪竇
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穌會傳教士,學者。明朝萬歷年間來到中國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譯為瑪提歐·利奇,利瑪竇是他的中文名字,號西泰,又號清泰、西江。在中國頗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稱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并對中國典籍進行鉆研的西方學者。他除傳播天主教教義外,還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美國漢學家翻譯家——費正清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5.24.-1991.9.14.) 費正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生前歷任美國遠東協會副主席、亞洲協會主席、歷史學會主席、東亞研究理事會主席等重要職務,還曾是美國政府雇員、社會活動家、政策顧問。費正清致力于中國問題研究長達50年,從他進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是論述中國問題的。在半個多世紀里,費正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審視、考察中國,他的研究、著作和主要觀點代表了美國主流社會的看法,不僅影響了幾代美國漢學家和西方的中國學界,而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美國政界和公眾對中國的態度、看法以及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當今美國諸多有影響的中國問題專家皆出自其門下。
英國科學家翻譯家——李約瑟
李約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全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英國人,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名譽所長,長期致力于中國科技史研究,是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著名專家,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文學院院士,英中友誼協會會長。。撰著《中國科學技術史》。 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史學家。 1994年被選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李約瑟博士主編的七卷本英文版《中國科學技術史》從1954年開始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被認為是是二十世紀完成的重大學術成果之一,是歐洲人學術研究的最高成就。李約瑟博士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證據,全面而又系統地闡明了四千年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展示了中國在古代和中世紀科技方面的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所做的貢獻。李約瑟博士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巨大成就享譽國際學術界,1968年在巴黎第12屆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合會上被授予喬治·薩頓獎章,1974-1977年當選為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合會的科學史分會主席。李約瑟博士的治學方法可概括為六個方面:兼收并蓄古文獻、圖片與考古史料,實地考察生產和生活傳統,模擬實驗與技術復原研究,中西比較研究,內史與外史研究相結合,國際大協作。
轉載請注明原文地址:
上一篇:從柏林電影節,淺談影視翻譯 | 下一篇:淺談文學作品的“中譯外荒” |